臨床案例

延遲治療的臨床案例

一般人的認知是「乳牙在國小一年級時就會更換」,然而,實際上國小一年級只更換門牙的部分,乳齒中的臼齒(即後方的牙齒),更換的時間多半會在國小四年級、五年級時。 ※請參見下圖 放大顯示

「乳牙的換牙年齡」
乳牙的換牙年齡

「恆牙的換牙年齡」
恆牙的換牙年齡

因此,孩子後方的牙齒(乳臼齒)使用時間相當長,若出現問題應盡快治療,單靠每天例行刷牙,蛀牙並不會自行改善,而且一再拖延只會讓問題不斷惡化、擴大。


以下案例
一位初次看診時是中班年紀的小妹妹

● 中班時 X光檢查紀錄
雖然檢查後發現雙側牙齒都有蛀牙>>【紅圈標記處】,但因為家庭因素,僅完成了左半側的治療。 ※請參見下圖

孩子右側上顎 孩子左側上顎 孩子右側下顎 孩子左側下顎

● 大班時 X光檢查紀錄
孩子回診時可明顯見到一年前完成根管治療並以乳牙牙套加以保護的左側牙齒狀況良好>>【藍圈標記處】,但是右側拖延治療的蛀洞>>【虛線紅圈標記處】明顯變大,但家長依然因私人因素(涉及個資,不便公開),未讓孩子進行治療。 ※請參見下圖

孩子右側 拖延治療 蛀洞變大 孩子左側 完成治療 狀況良好

● 小一時 X光檢查紀錄
孩子為小學一年級,已經可以發現,兩年前未治療的牙齒已經嚴重惡化,幾乎蛀光>>【虛線紅圈標記處】,並且反覆發炎的情況,可能波及後方新長的恆牙>>【白色箭號處】※請參見下圖

未治療牙齒 嚴重惡化


長期影響詳細說明

● 上下顎全景X光片來說明情況※請參見下圖

上下顎全景X光片:孩子右側換牙空間明顯不足,可能有凌亂或無法萌發的問題,而左側空間足夠,將來換牙時較無後續問題。

1. 請比較左右側黃色箭頭的長度:
  • 右側:未完成治療的牙齒明顯移位,將來會導致恆齒萌發時空間不足,可能無法萌出,或牙齒排列凌亂的狀況。

  • 左側:經適當處理的蛀牙,就沒有這種問題。


2. 發育中的恆牙需要四到五年後才會長出,因此若持續拖延治療,空間壓縮的問題將會持續惡化。

3. 若乳牙反覆發炎的情況一直不解除,仍可能波及後方新長的恆牙:
  • 藍圈處:根管治療並以牙套保護的乳齒。

  • 橘圈處:是在下方成長中的恆牙(成人牙),兩者相鄰但仍各自獨立,因此乳齒的根管治療,並不會對恆齒的神經有任何不良影響;反之,倘若乳牙反覆發炎的情況一直不解除,仍可能波及後方新長的恆牙,造成新牙齒表面鈣化不全或發育不完整等情況。


4. 另外,由於孩子右側蛀牙,因此長期只有使用左側牙齒咀嚼,臉型在此時也已出現明顯歪斜、不對稱的情形。(為保障孩童隱私,不在網站公開臉部相片)

因此,拖延乳齒的治療,除了短期間可能會造成孩子牙痛、進食不便、蜂窩性組織炎等狀況外,也會對恆牙的排列,以及孩子的面部外觀、骨骼生長,造成長期的影響,因此乳牙的蛀牙問題,不應拖延治療,以免造成不良的後果。
×
乳牙、恆牙的換牙年齡放大圖